中国农史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

文章目录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一章 因地制宜:山西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条件

一、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一)民国之前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二)民初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二、山西畜牧业发展条件

    (一)山西畜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二)山西畜牧业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区域、环境与畜牧:山西畜牧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山西的畜牧种类

    (一)使用与役用

    (二)食用与毛用

二、主要畜牧品种的地域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策、教育与改良:民国时期的山西畜牧业

一、民国山西畜牧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一)阎锡山与六政三事

    (二)民国山西牲畜管理的法令制度

    (三)税收政策

二、民国山西畜牧教育的发展及影响

    (一)学有所用:畜牧教育思想的提出

    (二)创办农学校,培养畜牧人才

    (三)认识与反思

三、民国山西畜牧引进及改良

    (一)马的引进与改良

    (二)牛的引进与改良

    (三)猪的引进与改良

四、畜牧改良的典范—美利奴羊入山西

    (一)六政三事:美利奴羊的引进

    (二)政府主导:美利奴羊的推广

    (三)水土不服:美利奴羊的引进与改良过程

    (四)亡羊补牢:寻求土办法弥补损失

    (五)认识与反思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范、话语与牲畜: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的新变化

一、牲畜与话语:作为政治话语的牲畜

    (一)举足轻重:中央文件报道中的牲畜

    (二)由物及人:新闻报纸报道中的牲畜

    (三)利益博弈:影视小说报道中的牲畜

二、牲畜与模范:山西地区畜牧模范研究

    (一)畜牧模范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畜牧模范的群体特征

    (三)畜牧模范群体的社会活动

    (四)畜牧模范群体的社会影响

    (五)认识与反思

本章小结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文章摘要:历史时期,整个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时期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到民国时期的政府为主,民众被动参与再到集体化时期的政府主导,民众积极参与这一复杂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传统社会发展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从而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畜牧业发展上,亦是如此,并呈现出一家一户一头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阎锡山政府开始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在政策方面,实行“六政三事”,建立模范畜牧场,颁布有关牲畜管理的法令制度和税收政策;在教育方面,创办畜牧农业学校,注重畜牧人才的培养;在改良方面,引进西方的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然而,在这一具体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培养畜牧人才还是畜牧改良方面,都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主要是依靠强大的行政权力支持发挥作用,多停留在宣传或示范层面,各项政策并没有真正的传达于民众,影响于民众。即政府与民众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信息交流机制和信息监督机制,政府与民间的呈现着一种单向化的关系。集体化时期,山西畜牧业的发展既注重发挥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也注重发挥民众、模范、饲养员等民间力量的作用。在关注畜牧政策变化的同时,更多关注牲畜发展背后“人”的变化。即饲养员群体构成变化、社会活动、政府如何塑造的问题,试图将牲畜的命运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直白一点的讲,民国时期山西畜牧的发展更多重视“牲畜”的变化,而集体化时代的畜牧业更多注重与牲畜相关的“人”作用,实现“由物及人”的变化。因此,通过研究饲养员的群体特征、车把式地位的变化及将牲畜作为一种话语权等方面的内容,刻画出模范饲养员爱畜如子,一心为集体的形象及车把式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赶马车的鞭子,谁就掌握整个公社发展的命脉,掌握了整个公社发展的走向。从侧面反映出牲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国家是非常重视牲畜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牲畜是非常幸福的。更进一步的讲,就是集体化时期的人和牲畜都是非常幸福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归功于集体化时代畜牧发展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助关系。所以,本研究以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地区的畜牧业为研究对象,站在社会史的角度,通过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更多地去考察观念、制度、政策、人为因素等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影响。初步探讨畜牧业背后政府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即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呈现着一种由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到国家与社会的单向化再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化的关系。对如何正确认识民国至集体化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国家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如何实现国家与民众的互动提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