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
    主页 > 期刊导读 >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朱磊卜风贤农史研究是科技史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农业科学与历史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动力、影响及规律,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及农业思想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十年来,我国农史研究成果丰硕,许多其他领域研究人员也投身于农史研究之中,促进农史研究发展。为了对过去十年时间的农史研究工作及其发展动向有概括性了解,本文借助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对近十年发表的农史研究方面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十年来我国农史研究的动态与趋向。一、农史文献统计范围与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清华同方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ry),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社会科学文献领域收录容量大、引用期刊多、文献报道量大、更新速度快的重要学术资源,具有收录资料全面、检索途径多样等优点,农史学科相关期刊基本收录在内。本研究以1995~2004年为检索年限,将题名、关键词、主题等作为检索入口,并结合农史学科的核心期刊,共检索出农史学科的论文2545篇,经过筛选,去掉重复和不相关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相关论文数量是2138篇,将数据录入电脑,用EXCEL形成数据库,参照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核心作者、年代、来源期刊、发文机构、主题内容五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文献计量原则如下:1.以上统计如有续篇均视为一篇;2.作者统计时按照第一作者进行统计;3.同一篇论文允许有不同主题内容;4.各大学学报无自然科学版与人文社会科学版之分;5.合并后的机构前后名称统一为目前的机构名称。二、核心作者分析所谓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核心作者对推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对统计所得的2138篇论文的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按照赖普斯教授(DerekJ.deSolla蹦oe)的理论,发表论文为N篇以上的科学家为杰出科学家(1)。计算公式如下:N=O.749(r/max)1尼‘上式中,v/max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根据统计得知r/max为39篇,从而39得到农史研究方面的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至少应为:N=o.749×391/2.一.5篇。因此,我们把农史研究的核心作者发文量确定在5篇l?A_k,由统计数据得出核心作者数为95人,占作者总数的9.90%,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976篇,占论文总量(2138篇)的45.65%,发表论文17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10人,占作者总人数的1.04%,共发表论文264篇,占论文总量的12.35%,具体见表l,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农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有力的核心作者群。表1发文量前15位作者情况表┏━━━━┳━━━━┳━━━━┳━━━━┳━━━━┳━━━━┳━━━━┳━━━━┳━━━━┳━━━━┳━━━━┳━━━━━┓┃作者┃李三谋┃李根蟠┃闵宗殿┃游修龄┃陈文华┃倪根金┃王建革┃肖克之┃池子华┃周昕┃合计┃┣━━━━╋━━━━╋━━━━╋━━━━╋━━━━╋━━━━╋━━━━╋━━━━╋━━━━╋━━━━╋━━━━╋━━━━━┫┃论文数┃┃┃┃┃┃┃┃┃┃┃┃┃(篇)┃39┃37┃33┃27┃26┃25┃21┃20┃19┃17┃264┃┃┃┃┃┃┃┃┃┃┃┃┃{┃┣━━━━╋━━━━╋━━━━╋━━━━╋━━━━╋━━━━╋━━━━╋━━━━╋━━━━╋━━━━╋━━━━╋━━━━━┫┃所占比┃┃┃┃┃┃┃┃┃┃┃┃┃┃1.82┃1.73┃1.54┃1.26┃1.22┃1.17┃0.98┃0.94┃0.89┃0.80┃12.35┃┃例(%)┃┃┃┃┃┃┃┃┃┃┃┃┗━━━━┻━━━━┻━━━━┻━━━━┻━━━━┻━━━━┻━━━━┻━━━━┻━━━━┻━━━━┻━━━━┻━━━━━┛三、论文发表年代分析论文的产出量与年代分布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状况、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而预测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十年来,农史研究景象喜人,年发表论文均在200篇左右,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随着发表论文数量的增加,就会有质的提高和突破,出现了许多优秀论文,如:张建民《明清农业垦殖论略》(2)、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3)等。通过统计分析论文在各期刊发表时间得到1995—2004年发文量表,见表2。表~2004年发表论文篇数情况┏━━━━━━┳━━━━┳━━━━┳━━━━━┳━━━━━┳━━━━┳━━━━━┳━━━━┳━━━━━┳━━━━━┳━━━━━┳━━━━━┓┃1年代┃1钙15┃┃1997┃1998┃1999┃2000┃200l┃2002┃2003┃2004┃合计┃┣━━━━━━╋━━━━╋━━━━╋━━━━━╋━━━━━╋━━━━╋━━━━━╋━━━━╋━━━━━╋━━━━━╋━━━━━╋━━━━━┫┃l论文数(篇)┃213┃143┃219┃260┃212┃221┃172┃215┃241┃242┃2138┃┣━━━━━━┻━━━━╋━━━━╋━━━━━╋━━━━━╋━━━━╋━━━━━╋━━━━╋━━━━━╋━━━━━╋━━━━━╋━━━━━┫┃防占比例(%19.96┃6.69┃10.24┃12.16┃9.92┃10.34┃8.04┃10.06┃11.27┃11.32┃100.00┃┗━━━━━━━━━━━┻━━━━┻━━━━━┻━━━━━┻━━━━┻━━━━━┻━━━━┻━━━━━┻━━━━━┻━━━━━┻━━━━━┛在表2数据基础上,绘制出农史论文年增长曲线,见图l。由图1可以看到,论文年代分布总体呈S形摆动态势。其中,除1996、2001两年农史研究文献有显著降低外,其他年份均比较稳定或处于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最近十年时间中,我国农史研究基本维持在年发表论文200篇的水平上,1998年属于高产年份,全年发文260篇,远高于其他年份,这可能是1998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召开一系列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的结果。根据Gompertz生长曲线模型“),文献增长有四个阶段:①萌芽阶段,文献增长较为缓慢;②发展阶段;文献急剧增长;③成熟阶段,文献增长速度缓慢;④饱和阶段;文献增长速度为零。通过Gompertz模型可以看出,我国农史研究自1996~1998年论文数量从143篇增长到260篇,论文数量急剧增长,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史研究处于发展阶段;而1999—2004年农史论文数量增幅较小,文献增长速度缓慢,显示我国农史研究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对今后的数据进一步证明。圈1:农史论文年增长曲线龟岛龟呜嗨唣宅龟龟龟秀髻四、来源期刊分析根据文献的集中分散规律,某一领域大部分文献相对集中于少数期刊上,而剩余的文献则依次分散在其他大量的相关期刊上。因此,分析论文的来源期刊是了解本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掌握本领域的核心期刊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十年之间发表农史研究论文的期刊达到158种之多,其中《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古今农业》刊登论文在400篇以上,总载文量达1826篇,占论文总量的85.41%,成为农史学科的核心期刊,见表3。其中仅《农业考古》在十年间就刊登832篇农史相关论文,占总文献量的38.9l%,稳居核心期刊榜首地位。表3刊载农史文献量前10位期刊┏━━━━┳━━━━┳━━━━┳━━━━┳━━━━━━┳━━━━━┳━━━━━━┳━━━━━┳━━━━━┳━━━━┳━━━━━┓┃来源┃农业┃中国┃古今┃中国社会经┃中国经济┃西北农林科┃自然科学┃中国史┃学术┃史学理┃┃期刊┃考古┃农史┃农业┃济史研究┃史研究┃技大学学报┃史研究┃研究┃研究┃论研究┃┣━━━━╋━━━━╋━━━━╋━━━━╋━━━━━━╋━━━━━╋━━━━━━╋━━━━━╋━━━━━╋━━━━╋━━━━━┫┃论文数┃┃┃┃┃┃┃┃┃┃┃┃(篇)┃832┃591┃403┃27┃22┃13┃11┃8┃8┃7┃┃┃┃┃┃┃┃┃┃_┃┃┃┣━━━━╋━━━━╋━━━━╋━━━━╋━━━━━━╋━━━━━╋━━━━━━╋━━━━━╋━━━━━╋━━━━╋━━━━━┫┃所占比┃┃┃┃┃┃┃┃┃┃┃┃例(%)┃38.91┃27.64┃18.85┃1.26┃I.03┃0.61┃O.5l┃0.37┃O.37┃O.33┃┗━━━━┻━━━━┻━━━━┻━━━━┻━━━━━━┻━━━━━┻━━━━━━┻━━━━━┻━━━━━┻━━━━┻━━━━━┛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一时期农史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农史期刊上,另外史学研究期刊也刊载了数量可观的农史研究论文,这说明农史研究已经与史学研究接轨,并且紧跟史学研究发展动态,同时也说明农史研究不仅只局限于农史界,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史学界、经济学界等领域研究人员,农史研究已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各领域研究力量互有特长,互相补充,共同推进中国农史研究工作的进展。五、发文机构分析。考察论文的发文机构,不仅可以了解农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也可以了解农史研究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从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在统计的983名第一作者中,高等院校作者最多,尤其是较早开展农史研究的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几所农业院校,其次是博物馆和科研机构。表4发文量前十名的机构┏━━━━━┳━━━━┳━━━━━┳━━━━┳━━━━━┳━━━━━┳━━━━┳━━━━━┳━━━━┳━━━━┳━━━━┓┃┃南京农┃中国农业┃华南农┃西北农林┃中国社会┃复旦┃江西省社┃浙江┃南京┃中国农┃┃机构┃业大学┃博物馆┃业大学┃科技大学┃科学院┃大学┃会科学┃大学┃大学┃业大学┃┣━━━━━╋━━━━╋━━━━━╋━━━━╋━━━━━╋━━━━━╋━━━━╋━━━━━╋━━━━╋━━━━╋━━━━┫┃论文数┃┃┃┃┃┃┃┃┃┃┃┃(篇)┃205┃160┃87┃85┃83┃42┃41┃38┃37┃31┃┣━━━━━╋━━━━╋━━━━━╋━━━━╋━━━━━╋━━━━━╋━━━━╋━━━━━╋━━━━╋━━━━╋━━━━┫┃所占比┃┃┃┃┃┃┃┃┃┃┃┃例(%)┃9.59┃7.48┃4.07┃3.98┃3.88┃1.96┃1.92┃1.78┃1.73┃1.45┃┗━━━━━┻━━━━┻━━━━━┻━━━━┻━━━━━┻━━━━━┻━━━━┻━━━━━┻━━━━┻━━━━┻━━━━┛4l从表4可以看出,在发文量前十位的机构中有七所是高校,它们是农史研究的主力军,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五家机构发文量均在80篇以上,远远超过其他机构,显示出它们较强的整体研究能力。我们还发现,农史研究也已经扩展到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史研究向其他研究领域扩展的事实。六、主题内容分析分析论文的主题,可对本研究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有一个较为准确而全面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2138篇农史研究论文的题名、关键词和摘要等进行统计分析列出表5,由于各文章之间有所交叉,划分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所以仅据文章的主题内容加以区分,而且同一篇文章允许有不同的主题。通过分析得到1995.2004年农史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历史文献、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史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5。表5主题内容统计┏━━━━━━┳━━━━━━┳━━━━━━┳━━━━━━━┳━━━━━━━━━━━┳━━━━━┓┃I主题内容┃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历史文献┃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史┃合洲┃┣━━━━━━╋━━━━━━╋━━━━━━╋━━━━━━━╋━━━━━━━━━━━╋━━━━━┫┃I论文数(篇)┃1101┃5”┃466┃130┃2234┃┣━━━━━━┻━━━━━━╋━━━━━━╋━━━━━━━╋━━━━━━━━━━━╋━━━━━┫┃岍占比例(%)I51.50┃25.12┃21.80┃6.08┃104.49I┃┗━━━━━━━━━━━━━┻━━━━━━┻━━━━━━━┻━━━━━━━━━━━┻━━━━━┛由表5可知,农史研究文献主要是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历史文献三个方面,十年间共发表论文2059篇,占总文献量的96.30%,其中农业科技史文献占整个研究文献量的50.84%,说明农业科技史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实力,并且随着今后研究的深入开展,农史研究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研究成果。1、农业科技史研究农业科技史是农史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农史研究领域中最深入最成熟的部分,这一时期的农史研究仍然是以农业科技史为主,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关于农业科技史研究的论文共计1101篇,占统计数据的51.50%,居统计论文主题内容之首。这十年间农业科技史研究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①农学史;②作物栽培史;③畜禽饲养和畜牧兽医;④地区农业史;⑤农业起源;⑥农业灾害史;⑦农业历史地理;⑧林业、渔业等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农业灾害史研究,新时期农业灾害史已经成为农史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从多角度探讨灾害的成因、灾害对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历史灾害发生规律、灾害与人口、减灾措施与荒政等。2、农业经济史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史研究逐渐成为农史领域的热门话题,农史研究者尽量将研究方向向经济史领域靠拢,从而出现了农业经济史研究的高潮,经济史文献量大增,根据统计得知,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史研究论文共537篇,占统计数据的25.12%,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史、土地制度史、赋税制度、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3、农业历史文献研究农业历史文献研究是农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这方面研究在2:o世纪50年代已取得显著42成果,在1995~2004年十年间,这方面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前进,随着农业历史文献的资料范围不断拓宽,农业历史文献研究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而且还加强了与东邻的友好合作。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更加重视中外内容和传承。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年间关于农业历史文献研究这方面的论文共计466篇,占统计数据的21.80%。主要研究方向有:农书研究,农业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中外农史文献比较研究等。4、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史研究根据统计分析,这方面的研究论文130篇,占总量的6.08%,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民俗史及乡村文化研究、乡村发展史、乡村社会结构、乡村社会管理、乡村人口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宗教信仰研究、乡村教育研究等方面。通过统计发现这一主题是农史研究的弱项,相信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今后将大有作为,为综合研究“三农”问题提供理想平台。另外,近年来兴起和壮大的环境史研究也将视角投向农史及相关方面,目前正处于一种上升势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进展。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以上2138篇论文统计分析看出,中国农史研究成果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农史研究在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历史文献等农史各领域都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I、中青年农史研究者应将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统计的961名第一作者中,不考虑合著情况,发文量排在最前面的十位作者中,多数是从事科研和离退休人员,农史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尤其是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在职人员几乎没有,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广大高校农史研究者具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经验,但是由于近年来硕士点、博士点不断增多,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要承担教学任务、培养新的农史研究人才或者从事行政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不是朝夕就能取得成就的,需要他们付出许多的心血和时间,不能不影响高校农史研究者的研究进展,所以广大农史研究者,尤其是高校农史研究者应积极处理好工作与研究的关系,在工作之余,多在农史研究上下功夫,以促进农史研究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2、农史研究论文水平有待提高近十年的农史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在统计得到的2138篇论文中,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的不超过30篇,其中历史学专业期刊《中国史研究》刊载8篇、《历史研究》刊载6篇,这些数据很值得我们思考。农史学科具有历史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特征,这给广大农史研究人员增加了难度,比如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研究农史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而对于经济史学家来说,又是缺乏对农业的全面把握,仅掌握经济学理论还不足以全面研究“三农问题”的历史;再加上如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真正具有扎实的农业科学基础、历史文献学知识以及考古学、民族学、语言文字学、经济学等方面广泛的知识积累,而且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于农史研究的学者并不多见。这些因素导致近年来农史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日渐稀缺,农史研究论文总体水平不高,真正能够被国家一级学术期刊采纳并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可喜的是收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43图(六)韶关市东晋咸和二年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图(七)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上接“页)参考文献:(1)D日ekJ.deSoUaPrice.Networks0fScientificPapers.Science,1965,149:510—515.(2)G∞忡B.On theNalure0f theFunctionExpressive of theLaw0fHumanMortality.and棚aNewMethod0fDt删nillg theValue ofLifec∞dngellcie8【M].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 oftheRoyalSociety。1825,513—585.(3)王永厚.<中国农史)载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农史,1996(4)。(4)卜风贤.后李约瑟时代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趋向[J].农业考古,2005(3):6—9。(5)b/il,贤.二十世纪农业科技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5):13—17。(6)王思明.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农业考古。2003(1):6一13。注释:(1)DerekJ.deSollaPrice(1965).Networks ofScientificPapers.Science149,510—515.(2)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