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
    主页 > 综合新闻 >

帅农鸟哥火了,然后呢?

我们可以把乡村视频的受众按地域因素划分为三类:城市、从乡镇迁移到城市、乡村。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从2018年到去年张同学出现,是乡村视频的2.0阶段,表现出田园生活理想化的特点。早期创作者开始转型,比如李子柒,签了公司、有了团队,还注册了个人品牌。正是在这一时期,乡村标签下开始出现大制作,汉服、非遗、古迹等要素巧妙融合,在专业团队的镜头下呈现出电影质感,甚至引来知名演员跟风开号,远离片场,讲起了田园牧歌的故事。

从去年11月在抖音上发布第一条视频至今,在不到200天的时间里,帅农鸟哥已经积累了近300万粉丝(抖音账号),相当于平均每天增长1.8万粉丝;而半个多月前,帅农鸟哥开通B站账号,目前仅仅发布了17条视频,就拿下了4000万播放量。

2018年以前,也就是李子柒、华农兄弟爆红的前夜,可以记为乡村短视频1.0阶段。这一时期,抖音刚刚上线,短视频内容按抖、快两家平台各自调性,呈现出两大方向:快手上,一批东北老铁记录生活;抖音上,则涌现出一群剪辑酷炫的技术流。乡村题材在这时横空出世,成为独立于前两者的一股清流。

“帅农鸟哥”是个注定被写进短视频发展史的名字。

同样聚焦乡村生活、同样的高质量剪接表达,不难看出其中的师承关系。其实在爆火以前,帅农鸟哥就在短视频圈子里沉寂过两年,然而反响平平;直到后来张同学意外走红,多镜头、快节奏的剪辑方式提供了灵感,才有了如今的“南版张同学”。

激励收益削弱,对农村内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乡村内容凝聚观众的最大利器就是质朴真实,过多商业要素的加入则会打破这层真实,反而产生欺骗感。这种被观众好感反噬的例子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记录乡村生活的徐大sao就曾因收入不透明招来抵制,而抖音账号“牛爱芳的小春花”在为厨房家电带货直播后,收到了大批冷嘲热讽。

就拿张同学来说:他自成一家的高频快剪拿捏了观众喜好,在避免倦怠的同时塞入完整故事线,以短剧的形式增加观众黏性,进而提高留存率。他曾在采访中说,“线上流量怎么去获取?官方主推的内容是什么?其实我心里都特别明白,一个作品怎么上热门,我研究的特别透。”以自媒体运营的思路去做创作,让这一阶段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完成度。

发展到2.0阶段,观众的视阈已经从“他者”切换到“自我”,不再满足于旁观,更要求参与感;简单点说,就是从“你有什么”变成了“我要什么”。这批作品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罕有城市元素。乡村视频充当了乌托邦的角色,成为观众寄托理想生活的场所,视频拍得越“仙”、越轻松闲适,越能激发观看的欲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眸(ID:xinmouls),作者:刘思璇,编辑:桑明强,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头图来源图虫创意。


每一个全职视频创作者都要面对变现的问题,目前短视频变现的主要途径无非两个:广告和平台扶持。部分博主尝试过打造个人IP,上线周边产品,但收效甚微,并不能形成稳定来源。

短视频是视觉创作,和电影作品一样,没有出色的视觉效果做招牌,再好的内容也少有观众。细数这些出圈的乡村短视频作品,无一不是在观感上取得了和谐、甚至是创新。

与时间顺序大致吻合的视频升级路径,透露出观众对乡村短视频兴趣点的变化。

再往前推,靠乡村题材出圈的视频创作者并不少见:李子柒、野食小哥、华农兄弟、徐大sao,还有活跃在抖音上的田姥姥、张若宇等,这些创作者无论身在东西南北,都选择把镜头对准乡村生活。或是制作传统美食、手工艺品,或是记录亲人邻里间的趣事,农村生活显然已经成为短视频创作的流量密码。

画质、声音,这是以华农为代表的初阶玩家们力图保障的要素,不特意设计构图,但在机位、景别、运动镜头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丰富、灵活、真实;到了李子柒等进阶玩家手中,视频创作又开始追求美感,利用转场技巧和山水画一样的构图,着力塑造田园牧歌的氛围;再到后来的张同学、鸟哥,开始强调视频的风格化,用快节奏剪接、专属BGM、招牌动作等方式打出个人的记忆点。

除去视听上的修饰,乡村短视频更诱人的地方在里子。

短视频时代没有永远的头部,特别是在创作门槛偏低的生活题材下,稍有不慎,拥有百万粉丝的账号转眼就会变成明日黄花。就像央视网点评所言:“不应以下沉‘收割'农村或小镇青年为终点,商业变现、赚一把走人,我们更应该以关注农村为起点。”在赚了吆喝以后,乡村创作者们如何保持新鲜感和关注度,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