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史
    主页 > 综合新闻 >

渤海烈士后人深情回忆四代血脉传承:热血土地

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韩燕静、孙飞、李梦竹、见习记者陈跃军、记者郭从英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回首往事,齐鲁壹点记者近日来到渤海革命老区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发祥地博兴县吕一镇。眼前这个热爱沧桑、身体硬朗、讲地道陆夷方言的老人,正是博兴县中共革命烈士李天佑的孙子李秉衡。

74 岁的李秉衡指着墙上的照片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革命事迹祖父母。 1930年,36岁的李天佑经共产党员张敬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一直打着教学的幌子从事地下工作。 1932年“8月4日”暴动失败后,中共博兴县委派李天佑报道暴乱领导人之一李向涵,前往胶东寻找上级党组织。他们不幸在途中被国民党逮捕。被捕的第二天,当李天佑和李桑涵被国民党押送至县城时,李天佑机智地盖住李桑涵逃跑。不幸的是,他再次被捕,不久后被残忍杀害。

李秉衡告诉记者,其父李良玉1937年入党,同年加入新四军。 1947 年,他被坏人包围,报告他的工作地点。病重后,一直在家中修炼,直至1956年逝世。

作为烈士后裔,李秉衡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是无数烈士用自己的力量获得的。生命和血液,应该被珍惜。同时,李秉衡始终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受家族红色革命精神的影响,李秉衡于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让李秉衡自豪的是,孙子李彦毕业后选择了当兵,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他说,他家四代人一直记得并继承了他们身上的红色血液,“一刻也不会忘记”。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从李秉衡记事起,家里的日子就一直很紧张。李秉衡常听老人说他曾祖父那一代很穷,迫于生计,都去了关东。因为曾祖父懂医术,他在逃荒的时候帮人看病,还得到了虎骨、人参、鹿茸等一些感恩之物,这些东西还在李秉衡家里。李秉衡告诉记者,父亲生病后,县里每个月给5元补助,足以补贴当时一家人的生活费。当时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那个时候,不是解放没几年,那段日子也是国家的关心,我很感激国家!”

由此可见,李秉衡想起了这件事。辛苦的岁月依旧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 “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仅有工作,而且有钱花。即使是没有劳动力的老人也有养老金。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们的生活会很好.现在大孙当兵,二孙分配工作,孙女也上大学了。”

高家渡风景区红万寿菊园

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

俄罗斯大樱桃产业发展示范园

高家渡乡村振兴对农村干部学院的影响

在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革命先烈们献血的土地,如今已成为继美丽家园之后,李秉衡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发展。走在硬化的路上,成片的万寿菊和油菜花长得很好。数百名青年党员来到革命历史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建设俄罗斯大樱桃产业园,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成立农村干部乡村振兴培训学院……这些眼前的变化,李秉衡的感受只有一句话:“想都不敢想!”

拓展农业“新六产业”

鹿邑镇新农村社区建设

烈士虽已逝去,但革命精神永存。齐鲁晚报 齐鲁一点点记者感到,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博兴县吕邑镇这片火热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当地高标准建设高家渡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面的每一个场景都生动地讲述了滨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发展历程。温氏革命史,追寻红色足迹,伟大功绩铭记。鹿邑镇党委、政府围绕革命历史纪念馆实施云梁河公园、民宿体验区、油菜花海等旅游项目建设,引进西洋梨种植1300亩、520亩俄罗斯樱桃温室采摘。着力建设红色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农史民俗体验基地、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现代科技农业体验基地。鹿邑镇正在为博兴县的全球旅游和乡村振兴增添新亮点。 .按照李秉衡的理解和期待,“这个地方越来越好了!”

(文中信息和图片由记者提供)

找记者,问举报、求助、下载“齐鲁壹点”APP或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智能站”。全省60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道!